【资料图】
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射程:13000千米 惯性制导或北斗导航制导,三级固体发动机推进。 弹头:1枚100百当量核弹头或3~5枚9万吨当量核弹头。 偏差半径:200~500米。 准备时间:10~15分钟。DF-31A 洲际导弹为DF-31远程战略导弹的该型,性能数据高度保密。有分析认为,DF-31A采用储存、起竖、发射三用车运载,是机动性很强的洲际导弹。可以攻击本土,对具有一定的威慑。东风31A均采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靠车载方式进行机动,既灵活又能提升存活率。技术上因延续东风31型,设计之初只有10000KM左右只能打击本土西海岸,后来由于参照西方技术,使其性能相当稳定而且射程增加到13000KM左右。 最令西方感到威胁的是,东风31A型内装配一种特殊动力装置,能使它在离地约八万公尺高空时,靠矢量喷射技术进行变轨,闪避拦截导弹。
简单的说就是能够核威慑敌对国本土。对于东风5系列导弹采用的定点发射来说,东风31及41系列导弹是车载的,所以在战时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及核还击能力。由于在核问题上是后发制人的,所以在经受第一轮核打击后,要组织核还击,东风5的生存能力弱很可能逃不过第一轮打击,所以东风31及41的机动生存能力就会很好的发挥,以便为还击保存实力。
但很快进展顺利的东风二十二便告下马,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七五”计划期间,“以常规武器为主,适当发展战略核武器”的方针意味着重心的倾斜及核武器研制计划的精简。而更适合机动的固体导弹则被挑中。其二,我国自行研制的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展顺利。1985年1月,和军委正式批准终止东风二十二导弹的研制工作。次年,在经过联合论证组论证后,“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方案得到认同。其后,航天工业部正式开始东风三十一 DF-31研制工作。 研发历程编辑本段 尽管东风二十二未成正果,但新型三级远程导弹东风三十一大量沿用其技术成果,例如全数字化控制系统、末速修正技术、以及头部设计,仪器设备小型化的成果也得以应用。
另外,东风三十一的第一、二级发动机均采用新研制成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与东风二十二的11项关键技术类似,东风三十一有13项关键技术,包括:全弹总体技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小型化弹头技术、复合材料与结构技术、弹上电子设备小型化技术、高精度惯导技术、快速机动发射技术、突防技术、制导控制系统误差分离技术、新一代试验遥测技术等。对于初次尝试开发固体战略导弹的我国而言,无疑是难题林立,诸如固体燃料发动机,推进剂合成,弹锥复合材料制造,大型特种拖车制造等均属严峻挑战。其中高性能推进剂合成就发生过事故导致整个厂房炸平。
与东风五号有所不同,东风三十一采用的是小型化弹头,因而整流罩非常尖锐,再入大气层之后气动加热效果明显。东风五号使用碳/石英烧蚀材料即可满足需要,但东风三十一的弹头再入段防热问题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直到东华大学潘鼎教授的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研制成功才攻克了这一难关。在2004年关于潘鼎教授的报道中,很明确地提到了“潘教授近十年来潜心研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级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成果已经被应用于我国首位杀手锏武器——XX-31,并在高新工程的后续型号的应用中获得成功,解决了急需,使我国成为能够拥有该产品生产技术的世界第三大国”。最终,东风三十一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 东风三十一甲与巨浪二编辑本段 尽管东风三十一的成功属于一大进步,但毕竟技术起点不算很高,拖延时间较长。当东风三十一问世之时,部分性能并不能充分满足作战需求,例如射程便介于通常意义上的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之间,打击范围相对有限,并不能真正成为核打击的主力,导致装备数量极其有限。另一方面,国内也在不断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于是改进型的东风三十一甲 DF-31A很快正式立项,立项的还包括潜地洲际导弹巨浪二号 JL-2。
同样是关于东华大学的报道曾经提到:“2002年11月22日采用该校产品的最新一代洲际导弹高新工程主项内容DF-31甲已首次发射成功。”这就等于告知了东风三十一甲的首射时间。总体而言,东风三十一甲的研制过程比较顺利。尽管由于某系统设计上的一个小缺陷导致首次飞行试验失败,但随后的飞行试验都取得了成功。2006年9月5日,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东风三十一洲际导弹从五寨发射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试验成功的消息,并指出方面提前通知了俄方。这里实际上测试的对象就是
的却是被偷了,但是东风31现在只是常规武器!那就是说还有更先进的东风系列,而且对于研究武器技术是非常隐蔽,在战略上都是抱有观望的态度。至于被偷的只是部分资料,而且都是常规性武器,也可以说不是秘密了,现在最有力的就是潜射技术,五个中其中是其中一个,这个技术的威胁相当大,发射隐蔽非常强,好比陆地发射的,所以不用担心,毕竟的实力不断增强,而且在空军,海军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了北约的标准。
东风31型导弹 东风31型导弹性能: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
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1992年4月29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1公里
费用:约300万美元
载重: 一枚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各重9万吨多弹头核弹
东风-31是采用固体燃料的3级机动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携带一枚700公斤相当于1百万吨级的弹头。东风-31有限射程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为提供很强的打击能力。而且各阶段的反制导弹方式十分先进,从发射前的机动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就象巨浪-1导弹建立在东风-21导弹的基础上那样,东风-31和巨浪-2实际上是同一类型的导弹,一个部署在陆地上,另一个部署在海洋上。东风-31的前2级推进器是采用了被取消的东风-25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而东风-41则在继续使用这2级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了1级更大的推进器。自从1983年底2米周长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后,这些导弹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导弹的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制的3级固体推进器多弹头三叉戢C-4远程导弹。东风-31近5000英里的射程已经可以有效的打击西海岸的任何目标以及北部山区的几个州。据估计导弹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部份俄罗斯现役导弹的技术。其中包括改进的机动发射平台(TEL),导弹和弹头上采用的先进材料,导弹冲破防御系统时使用的假弹头,以及改良的固体推进设备。
东风-31是由中航集团公司,二炮,和其它的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1993年3月中航把导弹的发射任务交给了二炮。这种新式导弹在最终设计定居后将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东风-31的发展项目是高起点,为北京(指政府)提出了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在制造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分离燃料与导弹时曾经遇到不少挫折。在东风-31研制的最后阶段发生过多次延迟,但预计将在世纪结交之时完成部署。。在1996年时就预计东风-31将于1998年服役,1999年可以证实东风-31最早可能于2002-2003年正式的形成战斗力。
从东风31公开的资料上看,1998年(空军)航空情报中心标明东风-31还未完成飞行测试。根据有关的信息和东风-31还在进行中的不断改进,估计东风-31的许多部件将进行先期的测试,最后再进行导弹的整体测试。
外界普遍的猜测导弹的第一次试验是于1992年4月29日完成。由于导弹部件的质量问题,在发射升空后爆炸。第二次试验也以失败告终。但1995年后连续4次试验成功。1995年11月10日和1996年1月10日的试验中,导弹携带了外大气层的模仿运载器。东风-31的第4次成功试验是于1996年12月28日在山西的某一基地进行。1997年12月中旬东风-31在Wuhai基地的发射台上被观测到,随后即进行了飞行测试。同月东风-31还进行了从潜艇发射管中的模拟测试。1998年12月进行了一次“软发射”。1999年8月2日,成功的在山西Wuzhai二炮基地发射了一枚东风-31,导弹下落点位于的LopNor(?)。在1998年下半年进行的一系列发射准备期间,派遣了USS观测岛号海军侦查舰停泊在西太平洋实施了监视,但的导弹并没有向海上方面发射。1999年10月1日50年大庆典上举行了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展示了许多新的武器装备,出动了11000名官兵,17对地面阵容,25对方队,和包括132架飞机参与的10次排队表演。东风-31也在其中,不过导弹被装在巨大的发射管内。
在东风-31完成部署后,会逐步的淘汰现役的东风-5洲际导弹。的洲际导弹力量将转向公路机动发射,以此增强核导弹的生存能力以及对与反导弹措施的抵制。目前急需的是东风-31的机动发射平台改进。现有的发射平台可能受到地面环境的限制。改进后的底盘将加强在野地环境中的机动性能。这些改进措施将使导弹更难被发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存性。情报机构以及在北京南圆的东风-31工厂附近拍摄到了白俄罗斯造的六轴轮机动发射车照片。白俄罗斯的MAZ发射车底盘曾经用于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不太可能直接把东风-31装到这种发射车上,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其中包括了全轮独立悬置,驾驶员控制的轮胎充气装备,大号轮胎,等等。还可能把其现有的机动发射平台技术移植到MAZ发射车上,是其主要性能都能有所提高。
东风31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1992年4月29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2.5-3KM
单价:约300万美元 载重:一枚700公斤,当量为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各当量为9万吨多弹头核弹
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东风31的运载车再度经过改良。来自白俄罗斯的消息来源称,若干年前开始,他们和建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帮助设计、制造供弹道导弹使用的运载车。刚刚亮相的东风31发射车外形完全类似苏联SS20 IRBM使用的12X12MAZ547V竖立发射系统。
报道强调东风31在换装新型运载车之后,外形更加接近SS20。为提高越野性,新的东风31发射筒以十条左右的加强筋进行了加固。由轮胎直径以及发射车长度推算,新东风31发射筒尺寸在二十米左右。比一九九九年天安门展出的东风31长度略长,显示它可能属于改良型,增大了射程,也许就是传闻已久的东风31A。另一方面来自华盛顿的情报专家分析新的DF31运载车也许不具备机动竖立发射的能力,仅仅用于运输。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