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今年,江苏省东台市盐碱地200亩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机收实产达323.87公斤/亩,亩产油量约163.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创盐碱地油菜高产新纪录,成为作物品种改良适应盐碱地种植的成功典范。
【资料图】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明确,要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202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对“中国油”稳产保供作出了明确部署。近年来,东台市通过扩大盐碱地种植面积提升产量;通过种植优良品种提高出油率。
开发盐碱地种植增加油菜产能
据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耕保站站长荀贤玉介绍,该市盐碱地的主要危害因子是盐分,其次是碱的危害,所以改良措施紧紧围绕怎样去除或防止盐分危害这个中心,主要方法是水利工程措施改良、农业生物措施改良并结合物理措施改良。
盐碱地上密植油菜苗
水利工程排盐。盐碱地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是水溶性盐,它平常包含在土壤溶液和地下水中,遇有大的降水,盐分会随水下移,连续干旱,盐分又会借助土壤的毛管作用随水上行,水分蒸发后,盐分就会聚积到地表。所以,凡是新垦滩涂,都会首先建立健全灌溉与排水系统,以保证从土壤中排出的盐分能随排水逐步流入大海。为了加快盐碱地改良利用的速度,除了自然降水淋盐外,更侧重于引用江水灌溉,以保证从土壤中排出的盐分随排水流入大海。
种植水稻洗盐。当盐碱地的盐分低于4~5g/kg时栽培水稻,利用水稻生长期间多次的淡水灌溉,不断洗去土壤上层的盐分。一般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土壤上层盐分就会降到2g/kg、pH值降到8.0以下,就可以正常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西瓜等作物。现在已经基本完成改良的田块,水稻亩产最高超过500公斤。
盐碱地上密植油菜
种植绿肥压盐。选择耐盐能力强的作物作为改良土壤的先锋。盐碱地不但有盐分危害,而且往往比较瘠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下,作物即使能够生长,也往往因为养分供应能力较弱、水肥气热不协调而产量很低。种植绿肥能够逐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理化性状。种植2~3年耐盐绿肥,土壤有机质能增加1/3到1/2,全氮增加1/3到2/3,有效磷增加1/3到1倍,速效钾增加15%左右。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在该市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观摩会上表示,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的应用,克服了盐碱地出苗难,经济产量低,机械化难度大的关键问题,实现了盐碱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目标。
开启新技术种植模式提升单产
如何向盐碱地要效益?东台市创新开启了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该模式是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下,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协同创新。
盐碱地油菜长势喜人
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国平介绍,主要做法是以耐盐碱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为核心,集成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密植抗盐栽培、油菜全营养缓释专用肥、绿色综合防控、栽培过程全程化学调控、机械收获等技术研发而成。
“中油杂501”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的耐盐碱高产高油多抗油菜优势品种,水培下耐盐能力高达6‰以上;区试种植密度在每亩2万株左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213.11公斤,比对照增产12.66%,含油量高达50.38%,平均亩产油量比对照增加26.93%;抗旱、耐肥、抗病;株型紧凑,抗倒性强,适合高密度种植;花期集中,成熟期一致性好,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和收获。2022年该品种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曾创造了亩产419.95公斤、亩产油量211.57公斤的纪录。
收割油菜
新品种集精量直播、全营养缓释肥、绿色防控、全程化学调控、机械收获等技术为一体,产量和产油量大幅度增加。具体技术:将前茬水稻秸秆粉碎还田,以补充土壤养分压降盐分;适播期内尽早播种,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使用联合精量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灭茬整地、旋耕开沟、精量施肥、播种镇压,以促进油菜速发快长并增强抗旱保水性能;采用4-6万株/亩左右的高密度种植,最大限度合理地利用光热和土地资源;采用油菜专用缓释肥,实行种肥同播;机播时或播种后随即进行封闭除草;用大型植保机进行化控,以培育壮苗、控制株高。
东台市耐盐碱高产高油新技术模式实现了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每亩可节约生产投入100元以上;每亩可多生产50~90公斤菜籽油,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有力地促进油料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此举将辐射带动我国油菜主产区品种和技术更新,对保证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重大。(朱海涛)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