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新时代的科技体制改革

文|白春礼

编者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开启科技强国之路、苏联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援助、向科学进军、科学的春天、改革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向科技强国七个方面,系统梳理70多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系统论述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路径方法,着力呈现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


(相关资料图)

以下内容摘自《科技强国》(内容有删减)。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方面,简化优化预算编制要求,规范预算评估评审,加强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衔接,建立专项经费预拨机制。在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支出方面,完善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渠道,并对预算调整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在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监督检查方面,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信用体系,探索推进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并积极推进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2014 年 3 月,科技部、财政部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化整合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定位不清、重复交叉、实施效果不好的,要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必要调整。随后,科技部、财政部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全面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科技计划布局和管理现状,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面临的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有关调整科技创新战略和加强科研资源集成的政策,研究提出了改革思路和举措。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两部门组织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并书面征求了50 个部门(单位)的意见,经反复协商,各有关部门对改革方向、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达成共识。经过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最终形成改革方案。

2014 年 12 月 3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人才专项。这次优化整合工作针对所有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通过撤、并、转等方式,按照新的五个类别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整合,大幅减少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数量。整合之后,它们被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

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

我国科技体制历经10余年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实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国家科技治理体制更加健全,国家科技宏观统筹能力增强。科技改革强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建立了重大科技共建和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显著增强。我国科研基础平台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科技事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努力,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中稳定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由 2︰8 提高到 4.8︰5.2,基本解决了竞争性科研经费与稳定支持性经费比例的长期失衡问题。

第二,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堵点,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了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在改革措施的推动下,我国 R&D 经费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全社会 R&D 经费总支出从 2012 年的 10298.41亿元增长到 24393.11 亿元,年均增长 17.1%。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从2012 年的 498.81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467 亿元,年均增长 24.3%;基础研究经费占 R&D 总经费的比例从 2012 年的 4.8% 提高到 2020 年的 6.01%。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1),中国各学科论文在2011—2020 年 10 年段累计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 1% 的高被引国际论文为 42920 篇,占世界份额为 24.8%,排在世界第 2 位。2020 年我国在化学、工程技术、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农业科学、地学、物理学和药学 10 个领域的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数位列领域排名世界首位。

第三,科研人员队伍规模快速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发人员数量逐年递增,科研人才队伍迅速壮大。2020 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 11234 万人,较 2012 年增加 4434 万人,年均增长 8.2%。2020 年我国 R&D 人员全时当量为 523.45 万人年,较 2012 年增加约246.93 万人年,年均增长率约为 8.5%。

第四,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随着创新活动的区域集聚优势越发凸显,我国区域创新改革坚持重点突破和协同并进的发展方针,针对东部、中部与西部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并同步推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方案,加速推进了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第五,扩大了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据 SCI 数据库统计,2020 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 14.45 万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 26.2%。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合著论文 100155 篇,涉及的国家(地区)数为 169 个,合作伙伴排前 6 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在开放与合作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促进政府间科技合作,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创新对话机制,促成“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度参与和牵头组织国家间合作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视野,同时促进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0期)

2023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6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