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钮文新:央行看到这个观点了吗?——不能只看贷款平均利率-天天要闻


【资料图】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5月6日),几位重量级经济学家出席“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参会者中,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的观点直击宏观经济政策要点,或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刘元春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一定要真正积极。什么是“真正的积极”?即财政支出的增速应当达到5%至6%的水平,而不能减低或停滞;此外,M2增速很高,新增贷款也达到了10.6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但实际情况是:大量信贷和货币流动性是在金融体系内部打转,在政府、银行、国企之间简单循环。

刘元春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应当纠正一些“扭曲”,去真正浸润微观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货币政策出现了怎样的“扭曲”?政策性利率3%以上,但给国企的中长期贷款已跌破1.8%,与此同时,一些县级平台公司、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实际高达6%到10%,这个落差太大了。而这个落差越大,表示整个货币政策“扭曲”越严重。

刘元春看到,国有企业利润很好,一季度同比增长9%以上,但民营企业的利率基本上是负增长,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刘元春认为,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太高了。怎么改变?要改变“财政挖坑、货币放水”的传统思维。因为,财政挖坑只能挖到国有企业身上,所以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复苏势态迅猛、很好,但民营企业没动静。有人说是因为民营企业动力不足、信心不足,不对,中小企业家有很大的扭亏意愿,很多新生代的年轻人也是很有情怀的。所以,需要改变传统的财政和信贷之间的配合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有的放矢的政策调整,减少“扭曲”。

中国经济应当进入一种“内生性的良性循环”状态。而要进入这样的状态,必须更多依赖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因为,财政政策大都作用于大基建、新基建等领域,这样的投资项目实际只有大型国企才有能力承接。如果货币政策只与这类项目匹配,那经济增长很难摆脱“财政被动拉动”。

实际上,“内生性的良性循环”需要更多依靠市场选择和民间资本的推动。如何培育这样的动能?至少需要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让民间资本真正有利可图。这要形成这样的金融环境,恐怕必须要有货币政策的支持。可见,我们不能只看“平均贷款利率降低”,而更该看到刘元春所指出的“利率扭曲”问题,且应予高度重视。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6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