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环球今头条!全球高温“烤”问能源投资

2022年第1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资料图】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

8月,持续的高温炙烤,雨水稀少,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处的乐山大佛露出全部真身,不少游客跑去观看大佛“洗脚”上岸。两年前,水量丰沛,水位高涨,乐山大佛“洗脚”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称,2020年8月18日12时,乐山大佛佛脚平台水位海拔高度364.73米,2022年8月18日12时,这个数字仅为354.20米,与往年同期正常水位相比低了1.69米,对比两年前同一天则低了10.53米。

同时,当地的电力公司——乐山电力(600644.SH)6个交易日迎来4个涨停,区间涨幅近50%。

这似乎是今年全球高温之下能源投资的一个隐喻。世界需要为可能常态化的极端气候做好能源应对。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二郎山,国家电网输电高压铁塔线路。

最高极端气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叠加

8月,原本是长江汛期,也是水电发电高峰期。然而,今年的乐山不得不限电。

8月15日,协鑫科技(03800.HK)表示,乐山基地遭遇限电,若乐山当地的各硅料企业产能全部停产,单月将预计影响9000吨硅料产量。

8月17日,主营产品为电线电缆的尚纬股份(603333.SH)公开表示,乐山当地电业部门对公司实施了限定电荷措施。

8月20日,通威股份(600438.SH)表示,公司配合政府部门要求,让电于民,有序调整负荷,其中公司乐山基地以保安负荷运行,保障装置和系统安全。

乐山是四川的光伏重镇,四川是我国光伏产业大省。协鑫科技、通威股份、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等行业巨头都在乐山布局了大量产能。

当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乐山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18.27亿元,增长348.19%;硅料累计产量3万多吨、增长224.34%,分别占全球、全国产量的16%、19%。

光伏企业为何扎堆乐山?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多晶硅生产需要大量电能,电力成本大约占30%;而四川以水电为主,水电便宜,可以带来较为明显的生产成本优势。

四川的确不负水电大省之名。2021年末,四川水力发电占全省发电量的81.6%,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

然而,正是往年丰盈的水电今年却让四川遭遇极其罕见的电力保供考验。

8月21日,四川省能源供应保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于当日零时启动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这是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根据四川省能源供应保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此次发布一级应急响应,主要因素为7月以来四川省同时面临同期最高极端气温、历史同期最少降雨量、历史同期最高电力负荷叠加的严峻局面,高温灾害与旱灾并行,电力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环球同此炎热。新华社报道,高温干旱在导致用电需求大增的同时对电力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加剧欧洲电力短缺困境。

水电是法国第二大电力来源,但法国电力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在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七成以上的罗讷河谷、阿尔卑斯山区及蓝色海岸地区,水力发电量减少了60%。

今年1至5月,意大利水力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减少四成。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3日,法国阿尔卑斯山脉乌巴耶的sere-poncon湖上,由于干旱,湖水水位下降了14米,一名游客走过登船的浮桥。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1日,德国杜伊斯堡,干旱导致水位下降,莱茵河河床裸露。

水电、核电、火电都紧张,欧洲电价飙升

缺水不仅仅让欧洲水电发电量锐减,还引发连锁反应,核电、火电同样迎来考验。

国元证券研报分析,来势汹汹的热浪推升电力消费需求再次挑战欧洲脆弱的能源结构。一方面,水位下降影响欧洲水电和核电供应;另一方面酷暑推升额外的夏季制冷消耗,对当前各国天然气补库节奏造成干扰。

莱茵河、多瑙河是欧洲多国的重要航运河道。然而,莱茵河当前水位已经降至1970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低水位以下,并仍在持续下行,相当多的河段已经干涸到关键水位线(40厘米及以下)。

水深不够,满载煤炭、柴油等大宗货物的船只就无法通航,而莱茵河承载着德国三分之一的煤炭运量。

在德国运营8家燃煤电厂的Steag集团发言人表示,目前煤炭库存仍充足,但如果水位继续下降,“可能导致我们系统的某些性能限制”。

核电是法国第一大电力来源,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0%。核电站运营看似不受高温影响,但实际上核电站需要大量河水用于冷却,因此高温带来的干旱也威胁到法国核电站的运行。法国电力输送网络公司最新报告显示,6月法国核能发电20.1太瓦时(1太瓦时为10亿度电),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7.7太瓦时。

数据显示,欧洲今年前7个月核能发电量减少12%。

电力紧张,电价就飞涨。新华社报道称,8月16日,德国四季度的电力批发价格已经超过650欧元/兆瓦时(一度电相当于4.46元人民币)。然而,一年前该价格还不到100欧元,两年前仅40欧元。

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表示,炎热的夏季气温和飙升的天然气价格推动了石油的需求量飙升,预计8月份全球炼油厂产量将升至 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能源价格高企,威胁到德国的制造业。德国联邦统计局披露,其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37.2%,创1949年开始统计这项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而能源价格飙升是PPI走高的主要原因。

长江期货分析称,欧洲目前面临的能源危机,已经对工业制造产生了影响,欧洲一家主要锌冶炼厂Nystar因能源成本高企而被迫关闭。

德国知名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发布报告称,由于能源价格高企,在过去的12个月里,德国化工行业的商业环境显著恶化。数据显示,德国化工行业的商业预期在2022年7月降至负44.4点,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仍为正11.8点。

中国坚决守住不拉闸的底线

国元证券研报分析,整体看来,高温对于通胀和工业生产的扰动是短期的和结构性的,海外尤其是欧洲的能源通胀较国内的矛盾更为突出;而在库存下行周期,国内工业生产受限电的影响较去年而言大概率应是边际缓解的。

高温挑战,水电发电量下降,煤炭在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国家能源局表示,近期,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迎峰度夏处于关键阶段,国家能源局指导督促煤炭企业加快释放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产量持续高位运行,力保电厂存煤稳定在历史高位水平。8月1日—17日,全国煤炭产量2.1亿吨,日均产量1233万吨,同比增长19.4%。全国统调电厂日均供煤800万吨,电厂存煤稳定在1.7亿吨以上,有力支撑了煤电机组满发稳发,为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提供了坚实可靠保障。

1—7月份,全国煤炭产量25.6亿吨,同比增长11.5%,增产2.6亿吨。23个产煤省区中,18个省区实现增产。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4个重点产煤省区合计增产2.4亿吨,占全国增产量的91%,充分发挥了产煤大省(区)的主力军作用。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全国的电煤库存充足,电煤库存水平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我们会坚决守住不拉闸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

虽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

遏制气候变暖,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全球范围的极端高温天气警示着人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吴林认为,当下全球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本质上就是人类排放超标带来的恶果。

遏制气候变暖,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一个长久的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是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要逐步减少,风电、光伏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新增供应量中占较大的比重。风电、光伏是能源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的主力能源。

放眼全球大国,中国无疑是发展清洁能源进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国家。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9%。

章建华表示,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2030年,我们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

美国雄心勃勃。当地时间8月16日,美国史上最大规模气候法案——《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该立法拨款3690亿美元用于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明确了对风能和光伏项目给予长期税收抵免。

据估算,到2030年,这项立法将使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约30%~40%。

尽管如此,美国不少人士批评这一法案要真正落地存在重重障碍。比如,该法案的关税等进口条款正在推高其太阳能电池板成本。

今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进一步调查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为规避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将其部分制造业务转移到东南亚的行为。8月,美国商务部又声称要对东南亚太阳能面板零部件制造商进行关税规避调查。

美国太阳能行业贸易组织认为,单是调查行动本身就会立即阻碍太阳能项目开发,损害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即便3690亿美元在未来10年落实到位,这一美国前所未有的支出规模放在中国、欧盟面前仍稍逊一筹。

2020年,欧盟批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欧洲绿色协议》,计划在2021—2027年间,将2万亿欧元预算中的30%,也就是约6000亿欧元(合610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

据能源研究机构彭博NEF汇编的数据,2021年,中国在能源转型上投入2975亿美元,欧盟投入1557亿美元,美国则是1197亿美元。

入秋之后,今年的高温终将消退。但是,应对气候新平衡态,全球亟须付出更多的实际行动,必须加快步伐。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说:“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目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未来气候将进入显著变化时期,国际上称之为气候新平衡态。意味着随着气候变暖,现在发生破纪录的极端事件,可能会变成经常发生的事件。”

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中,各国同意“在本世纪末以前,必须控制地球升温于2℃以内,更进一步将地球升温控制在1.5℃之内”。

然而,此后5年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好消息是,2020年以来,这一增长速度加快至12%。

国际能源署(IEA)预估,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将达到2.4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1.4万亿美元。

尽管增量显著,国际能源署(IEA)还是指出,当前投资额仍远远低于气候驱动假设情景所要求的数额,若要实现目标,清洁能源投资需要在10年内翻一番,才能使温度保持在升高2摄氏度内的水平;而要保持1.5摄氏度,则必须将投资提升3倍以上。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6期)

关键词: 乐山大佛 个百分点 能源供应 气候变化 可再生能源

责任编辑:Rex_26

推荐阅读

SHEIN变慢,快时尚“消亡”

· 2023-06-25 15:28:43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