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大国工匠艾爱国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湖南报道

“更让我揪心的是,很多大学生宁可去送外卖,都不去我们企业上班。”前些日子,“玻璃大王”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风里来雨里去的送外卖工作为什么会比制造业更吸引人?工厂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将对产业工人带来哪些挑战?

“七一勋章”获得者、大国工匠艾爱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个优秀的产业工匠能够集操作与工艺于一体,既能够操作,又能够做工艺,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产业工匠,也是机器智能化时代,工人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背后

1968年,株洲攸县黄丰桥公社,18岁的艾爱国在该地当知青。

19岁那年,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艾爱国收到湘潭钢铁厂(下称“湘钢”)的聘用通知。当时,当工人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临行的前一晚,父亲找到艾爱国说:“你要记住,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个好工人。”

时间飞逝,2015年,在焊接岗位上干了半个世纪的艾爱国退休了,不过他并未选择回家享天伦之乐,而是通过返聘继续留在湘钢,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

作为大国工匠,艾爱国在湘钢工作一辈子,最高职务就是焊接班班长。采访中,他对焊接工作的热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去年9月,我们打电话给艾老,请他到我们工厂给产业工人讲课。他二话没说,带上徒弟就从湘潭赶了过来。”位于长沙的制造企业晟通集团的媒介经理林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艾老一进车间,就直奔主题:“你们需要我帮忙解决什么技术问题?”在一天的交流中,看着70多岁高龄的老人汗流浃背穿梭于产线,产业工人们被艾老的工作热情和专业能力折服,都啧啧称奇。

临走时,艾爱国都不忘嘱咐晟通集团的产业工人:“时间很宝贵啊,我们还要加强学习,这样才能帮你们多解决一点技术难题。”

与艾老的工作热情相反,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而这正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用工荒”问题一般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在流水线上。除了待遇低,工作枯燥、劳动强度大、提升空间有限等,也是制造业被年轻人抛弃的原因。

一辈子就干好焊接这件事、热爱当工人的艾爱国对于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的原因,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根子还是在待遇问题上。现在很多大型制造企业,年轻人不愿意干制造业的关键是待遇低,职业上升通道窄。一些制造企业也有上升通道牵引机制,比如高级技工、技师等职称评定,但职称评定都不跟个人待遇挂钩,这就没有实际意义。”

艾爱国坦言,他之所以能在焊接工作岗位上干50多年,得益于湘钢对人才的尊重和个人成长通道的科学设计。这些年湘钢的一线产业工人流失率几乎为零,“我们招聘进来的年轻人除了看中公司福利,更看重个人成长的上升通道,毕竟通过自身努力评上了高级技工技师,退休后的待遇会比一般退休工人高很多。”

湘钢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工作时间自由度也是年轻人放弃制造业进入物流、直播等新兴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年轻人都更加追求自由、个性,对于那些管控住他们的职业并不喜欢,工厂中规章制度太多、工作太枯燥乏味,也是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原因。

如何看待工厂智能机器代替产业工人?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现在很多制造业企业在招工中,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要求:招产业工人必须是能吃苦的年轻人。

不吃苦,产业工人就成不了工匠。作为一直扎根生产一线的工人,艾爱国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敬业和专业精神。

几十年下来,湘钢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以上级别焊工,80%跟艾爱国学过技术,他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达600多名,其中很多徒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

当然,艾爱国的徒弟中也有一些人在各大制造业工厂“跳来跳去”,“不仅耽误了时间,也没有能力和技术沉淀,一些人慢慢就失去了竞争力”。

谈起现在不少年轻人在技能大赛上展现出不俗的实力,艾爱国说:“这些年轻人在大赛的技能方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但他们吃的都是‘青春饭’,如果不学习,未来也会被产业和行业所淘汰。”

采访中,艾爱国重复最多的词,就是“学习”这两个字。他对徒弟们的要求,也是学习,并且要学精。

“活到老学到老”用来形容艾爱国恰如其分。58岁时,他开始学电脑,从打字学起,不停地向周围的同事学习。遇到不懂的英文字母,艾爱国还用中文谐音标注音译名。这样陆续学了3个多月,艾爱国终于会用CAD软件绘制工程图,并熟练地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学习国内外最先进的焊接工艺。

“搞焊接,靠名气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工艺先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艾爱国常常挂着嘴边的话,产业工匠经验越多,“越老越值钱”。

“一名好的工人要将工艺操作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艾爱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年轻产业工人早期可能在技能上学习快,操作上手快。但年过半百后,眼力、体力等都跟不上时,这时的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工艺流程上,因此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自身技能必须由点到线拓展,由原来单项技术向工艺流程上延伸,这样才不会被产线上的智能机器所替代。

当下,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熄灯工厂”也从原来的自动化过渡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面对机器替代工人的现实,艾爱国并不担忧,他认为:“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都是基于产业工艺流程上跑起来的,对于能掌握工艺流程的产业工人来说,这类人才是企业急需的‘香饽饽’,这样的优秀产业工人又怎么会被企业淘汰?”

关键词: 产业工人 中国经济周刊 工艺流程 上升通道 技能大赛

责任编辑:Rex_26

推荐阅读

SHEIN变慢,快时尚“消亡”

· 2023-06-25 15:28:43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