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 银行网点减少和柜员转型一直是近年来银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据媒体统计,在2021年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中,合计有2805个银行网点终止营业,比上一年减少889个。
近期,随着各家银行陆续披露2021年财报,银行网点进一步收缩的现象再一次引起关注。相关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六家国有行的营业网点数和员工总数与上年相比都出现了大幅缩减。其中,除交行未公布网点数量外,其余五家国有行披露的网点数量比2020年末合计减少566个。而在员工数量方面,工、农、中、交、邮储等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员工数量均较上年末合计减少了13345人。
针对这一情况,4月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表示,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出现收缩,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正在收缩,相反,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王朝弟认为,银行出现网点人流量下降、客户消费习惯改变的现象,客观上要求银行重塑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化、自动化服务。
“现在一般老百姓在金融服务过程中,手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全球是比较高的,甚至是最高的。特别是年轻同志,可能出门已经很少有带现金的习惯了。这是经济金融发展、信息化发展对金融行业带来的一种深刻变化。”他进一步解释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银行业对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日益重视。一方面,大部分银行网点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加强手机银行、APP等线上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在银行网点设置了诸如“智能柜台”、“智能化一体机”等自助服务,银行业务的离柜率逐渐走高。另一方面,在从业人员结构调整上,信息科技人员的占比正在逐年增加。以邮储银行为例。2020年,该行科技人员占比约为2.31%,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已提升至2.76%。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普及,如今随意走进一家银行网点,会发现网点的“高柜”(办理业务的柜台)已经越来越少,甚至有银行只设置一个“高柜”处理接待业务,取现、存款、转账、办卡等传统业务全部转移到了由客户自主完成的智能柜台上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为一些老年人制造了“数字鸿沟”。对于一些不习惯线上操作,不熟悉智能柜台的老年人来说,智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王朝弟表示,在撤销部分网点的同时,银保监会引领商业银行在一些地区新设一些网点。网点数量和员工队伍总体上来看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引领银行保险机构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分支机构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序性。
“客观上要求我们重塑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化、自动化服务。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包括所有的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增强分支机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持续完善网点布局,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金融服务空白和薄弱地区的支持。”王朝弟说。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