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3万多亿元,规模首破18万亿元——
公募基金为何突然火了
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大幅增长有内外双重原因。从外部看,随着A股机构化、国际化、市场化提速,市场形势发生明显变化,定价优势明显向专业机构投资者转移,个人投资者更愿意借助资管产品入市分享股市红利。从内部看,在市场各参与方支持下,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专业形象充分传递给大众,并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产品共有7682只,对应资产净值合计为18.31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14.77万亿元增长了3万多亿元,这是公募基金资管规模首次突破18万亿元,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创立30年来公募基金数量首次突破7000只大关。
今年基金市场为何这么火?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又会怎样?
新发基金大幅增加
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实现了管理数量和规模双增长。基金数量由去年年底的6000余只增长至7000余只,涨幅近17%。管理规模涨幅达21%,其中新发基金贡献了增长规模的绝大部分比例。截至11月30日,今年新成立基金共1320只,新基金数量突破1300只,已超过新基金单年度发行数量的历史纪录1153只(2016年全年),新成立基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
单看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就达到了1.27万亿元,超过前两季度发行规模之和,创出历史新高。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认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大规模发行主要得益于7月上旬股市放量上涨,7月份沪深300指数涨幅达12.75%。
市场快速上涨,以及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带动投资信心增加,公募基金公司趁势加速发行新基金。受此影响,7月份公募基金累计发行金额高达5336.6亿元,创下了公募基金史上的单月发行纪录。
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表示,今年是公募基金新基金发行大年,“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念深入人心。
存量基金亦有贡献
除了新发基金增多,监管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也推动公募基金存量规模持续攀升。
2019年底,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2020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持续推动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多方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促进投资端和融资端平衡发展。
自2019年10月份起,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公募基金常规产品分类注册机制,对纳入快速注册程序的公募产品申报,取消书面反馈环节,以提高其注册效率。权益类、混合类、债券类基金注册期限不超过10天、20天、30天,比原注册周期缩短三分之二以上,远低于基金法规定的6个月注册期限。同时,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要求基金公司限制固收类产品上报数量,鼓励权益基金发展。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日前表示,目前已有更多长线资金配置A股,与2019年初相比,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69%,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持续提升,市场结构和生态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提升了基金赚钱效应,成为基金规模增加的又一推手。
联泰基金统计显示,在结构性行情下,今年前11个月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是主动管理类权益基金。截至10月底,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了32.9%,被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12.4%,主动型和被动型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速持续分化。
平安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贾志认为,在结构性行情下,权益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得到了投资者广泛认同,为公募基金资管规模提升夯实了基础。
在固定收益类基金方面,尽管4月份以来债市走熊,但固收类基金的规模仍有所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债券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了4.4%。其中,纯债型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1.9%。此外,7月份后债券市场进入震荡行情,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固收+”基金重获投资者青睐。三季度末,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总规模达7872亿元,较上季度末增长23.1%。从前三季度数据看,这两类产品规模增长共计超过4000亿元,与2020年初相比,规模实现了翻倍。
从行业自身因素看,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迅速铺开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投资者选择基金的痛点,为公募基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养老资金理财需求的增加,公募基金在养老投资中发挥的作用稳步提升,居民养老资金配置公募基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公募基金规模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打破“刚兑”后权益资产受宠
自2018年4月份开始,《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及一系列配套规则陆续发布,监管部门通过去除通道业务、打破刚性兑付、限制期限错配、降低杠杆率等措施,引导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资管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资管新规不断推进,过去受宠的保本理财、带有刚性兑付特征的货币基金、分级基金等产品加速转型,而权益类资产管理产品重新受宠。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显示,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资管业务有序转型,净值型产品占比稳步提升,资金空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资管新规及配套规则陆续发布后,部分资金需要高收益资产替代,股票市场和权益基金成为较好的承接品种。”在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看来,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增长有内外双重原因。从外部看,随着A股机构化、国际化、市场化提速,市场形势发生明显变化,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难度增加,定价优势明显向专业机构投资者转移,个人投资者更愿意借助资管产品入市分享股市红利,而公募基金整体专业价值充分体现,为投资者提供较多普惠型的权益类投资工具。从内部看,在市场各参与方支持下,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专业形象充分传递给大众,并得到投资者广泛认可。尤其是近两年,基金的赚钱效应对投资者产生了巨大投资吸引力。
但是,在规模快速增长之余,各方面的挑战也开始增加。刘亦千认为,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挑战有几个方面:一是人才的挑战,即行业快速增长导致对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二是资管同业的挑战,即公募资管参与方迅速壮大,在行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加速出现;三是抗风险能力的挑战。毕竟,公募基金是资产型产品,需要承担市场系统性风险。若市场系统性风险来临,投资者能否经受住考验,仍需市场检验。
长量基金高级分析师王骅认为,今年权益类基金规模明显增长,尤其是7月份随着市场转暖单月规模增长幅度很大,其中新基金贡献也很高。目前,部分权益基金持仓比较集中,大部分扎堆在消费、科技、医药板块上,这种趋同的投资风格会不会导致产品同质化以及当市场出现波动时的“踩踏”风险,仍需要投资者谨慎观察和把握。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