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港交所将持续扮演好“超级联系人”——专访港交所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姚嘉仁|2023夏季达沃斯-全球今日报

6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即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港交所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姚嘉仁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就港交所新股市场、“超级联系人”的定位、改革创新的方向等问题作出解答。

来到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场,港交所联席营运总监陈翊庭、姚嘉仁行程满满。


(资料图片)

“港交所上市规则18C章已经正式生效,论坛期间,有很多企业前来咨询赴港上市事宜。”今年年初以来,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复苏的重要催化剂,作为港交所业务所有营运事宜的负责人,陈翊庭、姚嘉仁对每一个关切港交所改革、期待赴港寻求机遇的咨询都悉心解读。

近年来,港交所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并确定“连接内地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现在与未来”三大战略,频频向市场和投资者抛出橄榄枝,主动作为阐释了港交所发展更多元、具活力和持续发展的上市平台的竞争决心。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陈翊庭、姚嘉仁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就港交所新股市场、“超级联系人”的定位、改革创新的方向等问题作出解答。

港交所吸引力依旧

长期以来,香港都是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获得广泛认同。港交所作为香港资本市场唯一的交易所集团,在上市公司规模、交易流动性等方面具备相对领先优势。

近几年,受到新冠疫情、去全球化、地缘政治,以及利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尽管中概股一度形成回流港股热潮,但近两年的数字都显示,港交所新股市场表现放缓。

2月23日,港交所公布2022年业绩,其当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84.56亿元,较2021年所录得的新高纪录下跌12%。受市场环境影响,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于2022年下半年回暖,不过年内共有90只新股于香港交易所上市,集资额达1046亿港元,同比下滑超六成。

根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表现及前景分析报告》,以2023年上半年的新股融资总额计算,港交所上半年跌出全球前三位,排名第六。纵向来看,今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融资额处于过去十年以来的低位。

作为全球重要的集资中心,港交所的吸引力是否减弱?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陈翊庭提供了一个比较的维度,2022年到现在,全球IPO都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况。2023年一季度,全球IPO不管是在数目跟总量融资额两方面都出现下跌,其中数目跌了8%,融资额跌了61%。如果与全球IPO的总体形势相比,港交所的IPO数量其实是有所增长的,今年头5个月相比去年头5个月上涨33%,融资额的下跌,主要还是与估值水平相关。

“不过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只是短时期的挑战”,陈翊庭同时强调全球团结合作对于港交所发挥连接作用的重要性,“‘连接内地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现在与未来’是港交所的三大战略,我们相信,在全球有意愿加强合作、相向而行的背景下,问题总会克服。”

姚嘉仁则认为,必须同时看到,全球IPO融资市场大部分的活动还在北亚,特别是中国。同样来自德勤的数据统计显示,按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融资金额计算,上海、深圳、韩国、香港的证券交易所登上2022年全球新股市场排名的前四位置。“融资新增的动能仍集中在亚洲,港交所仍大有可为”。

机构预测,下半年赴港上市IPO将呈现乐观景象。

德勤预期,香港资本市场的多项改革与优化,包括优化股票互联互通、科技公司分拆上市、全新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以及国际公司来港上市等将成为推动下半年IPO市场转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普华永道则预测,下半年香港IPO市场有望逐步复苏,全年将有约100家企业上市,估计融资额在1500亿港元至1700亿港元之间。

持续做好“超级联系人”

长期以来,香港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人力资源及国际化规则方面的优势。港交所则将自己定位为连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全球的“超级联系人”。

“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里面最懂中国的”,姚嘉仁表示,香港具有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天然基因。

为了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港交所不断优化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互联互通品种,从股票出发,逐步将债券、ETF、利率互换等金融产品纳入框架,并优化交易日历,屡获突破性进展。自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南北向资金也持续为港股与A股市场提供“活水”。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具有开创性意义,境外资金有了投资A股的新路径;2016年12月,深港通推出。目前,沪股通、深股通成为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主要渠道,境外资金对A股的持股市值进一步上升。

此后,互联互通机制又扩展到债券通等其他领域。2022年,沪港通升级,将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添加到国际市场的北向投资者和内地南向投资者的可交易证券名单中。

今年3月,互联互通迎“史上最大扩容”,既有北向(沪股通、深股通)的扩容,也有南向(港股通)的扩容,符合条件的外国公司首次获纳入港股通标的。

今年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这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最新进展。

6月19日,港交所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这对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也助力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深化。

“双柜台及庄家机制进一步丰富香港的人民币产品生态圈,有助扩大和深化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为后续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以人民币定价的证券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该模式未来有望促进人民币资本在香港和内地市场间的跨境流动。”姚嘉仁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多证券被接纳并加入双柜台证券名单。”

展望未来,姚嘉仁表示,港交所会研究在互联互通下纳入更多产品和服务,继续做好“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创新改革不会停止

经过3年新冠疫情,香港正努力重建与外界的联系,无论短期市况如何,港交所致力加强融资平台的竞争力,也为此持续改革创新。

姚嘉仁介绍称,港交所主要聚焦产品创新、交易机制创新、上市规则创新。

为配合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的集资需要,港交所于2018年4月实施新上市制度,容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企业来港上市,并在上市规则中增加18A章,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同时设立新规方便中概股在香港作第二上市。这场拥抱新经济的改革被认为“25年来力度最大”,在今年迎来五周年。

今年以来,港交所又开启新一轮改革大幕。3月31日正式生效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即《上市规则》中的新增章节18C章,这是对18A的延续与升级,为尚未符合一般主板资格测试(盈利、收益或现金流量要求)的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了于联交所主板上市的通道。这是港交所上市规则自2018年以来最大的调整,有助于创新领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资本市场。

在两位营运总监看来,这些年来,港交所一系列改革带来的成效明显。

“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大大地激发了香港市场的活力,新经济公司成融资主力,从2018年上市改革到今年一季度,新经济公司贡献了65%的新股集资额。此外,专为生物科技公司量身定做的18A章,让香港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了亚洲领先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姚嘉仁表示,“尽管2022年全球市场的交易较为低迷,港股的交易量比之前一年下降了25%,但ETF成交增长55%,这就是ETF纳入互联互通的结果。”

“交易所是一个纽带,将有资金的人与需要资金的人连接起来,我们现在特别关注18C章的推动进展,希望上市规则能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科技企业,港交所对于产品、服务的创新也不会停止。”陈翊庭表示。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9

推荐阅读

五城同创 世界快消息

· 2023-06-29 12:49:26

围猎光伏老龙头 今日热门

· 2023-06-29 11:11:4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