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若羌4月5日消息(见习记者姜茸 通讯员王焕新 周丽)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近年来,如何激活文物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成为若羌县文博工作者反复思考研究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在新疆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讲解员热米拉·麦麦提正在给小朋友讲解馆内的文物历史,饶有兴趣的游客也拿出手机自助扫码听取讲解。自若羌县楼兰博物馆推出了“二维码”扫一扫自助讲解便民措施之后,不仅让游客们享受到了专业的知识讲解,还让大家了解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博物馆讲解员在和小朋友互动(央广网发 若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疆发掘出来的遗址众多,能叫上名字的就有几十处,但是在这些遗址其中,“楼兰”绝对是最耀眼的明珠,楼兰博物馆便是了解楼兰文化的窗口。据了解,目前楼兰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3113件,以木器、陶器、青铜器、干尸标本为主,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64件,分别出土于楼兰古墓、楼兰故城、米兰遗址、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小河墓地等。
若羌县第一小学学生艾力库提·艾麦尔江说:“我今天参观了楼兰博物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罗布泊1万年前竟然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以前根本没有想到。”
楼兰博物馆之所以受到热捧,除了博物馆建筑具有浓郁的古楼兰建筑特色外,博物馆还增设了数字化场景,可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1万多年前的楼兰文化。同时展馆还实施了数字化预防性保护项目,对百余件文物进行了3D、2D数字化扫描,让游客在手机上就可以直观地了解楼兰文化。如今,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搜索“楼兰博物馆”,能看到无数楼兰文化爱好者拍摄的短视频。
博物馆内的文物展示(央广网发 若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资源,线上我们通过开设了《米拉有故事》新媒体平台,线下通过组织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流动博物馆,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等,向各族群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楼兰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若羌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讲解员热米拉·麦麦提说道。
随着《米拉有故事》系列新媒体栏目的推出,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该系列短视频点击量超30万次。在短视频的带动下,若羌县楼兰博物馆的游客接待人次也有所上升,旺季每天达1000人次以上,淡季每天达400至500人次。
“让文物活起来”,整理保护文物工作是关键。博物馆馆长冯京介绍道,若羌县共有18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大多数分布在无人区。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10处,县级25处,由于交通条件恶劣,工作人员采取驻站的方式,实行分组轮流循环制,对每个遗址定期定点进行巡护。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展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物领域活化利用和社会参与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若羌县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让文物“活”起来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