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广东坚持“全省一盘棋”,以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五大都市圈不断融合,“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速构建,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逐步提高,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新时代新征程,广东正在积聚新动能!
产业布局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凸显
数据会说话。2021年前三季度,珠三角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160.9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80.9%,其在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正进一步加强,经济和人口集聚趋势更加明显。而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则以10.6%的增速“领跑”,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这一数据的背后,正是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加速构建。
从珠江两岸引领创新风潮的珠三角核心区,到东西两翼汇聚百亿级大项目的沿海经济带,再到绿色发展优势逐步凸显的北部生态发展区,过去一年,广东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加快形成。
湛江中科炼化、巴斯夫、茂名东华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获通过……作为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广东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持续升级壮大绿色石化、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一批千亿元级石化、钢铁等沿海重化产业带和核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北部生态区则围绕“绿色”这一关键词,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激活绿色发展优势,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农业+旅游”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韶关丹霞、南华、珠玑、南岭旅游景区,河源恐龙文化,梅州客家文化,清远民族特色文化,云浮石材、南江文化、六祖文化等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兴旺。
新动能的形成,离不开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过去一年,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顺利推进,阳江、韶关高新区已通过科技部专家考察,梅州、揭阳列入考察名单,云浮、潮州、汕尾已递交国家高新区申报;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广东在沿海经济带重点布局省级高新区,在北部生态发展区适度布局省级高新区。目前,全省40家省级以上高新区以占0.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3的营业收入、1/6的GDP和出口额,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都市圈东西两翼协同联动发展有序推进
2021年,随着“市市通高铁”的实现,广东全域形成“三小时经济圈”。随之带来的跨区域“同城效应”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区域的发展格局。
加速建设的交通要道为环珠三角城市融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提供了“加速度”。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广州“北进”再“升级”。在“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前端+后台”“总装+配套”等合作模式下,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在汽车、钢铁、能源等领域强化对广州的产业配套。清远携手广州共建“421”现代产业体系,广清跨城通办事项拓展至66项。韶关累计引进广州港、广汽等来源于广州的项目171个、总投资额339亿元。
借助深圳辐射带动,汕尾探索实践“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吸引比亚迪等一批知名深圳企业落户。
广湛高铁、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粤西沿海高速以及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粤西段等顺利推进,为粤西一体化发展创造了良好交通条件。城市间的高层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2021年,湛茂阳党政主要领导第二次联席会议举行,明确加快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制定粤西港口群一体化发展规划。
继连接潮汕三市的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于去年底正式通车后,备受关注的粤东城际铁路项目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汕潮揭地区中心城市“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地区“1小时交通圈”。针对产业同质化发展比较明显、新兴产业发展薄弱等问题,潮汕三市提出共建链状发展、复合一体的产业圈的设想,以促进重点产业跨行业、跨区域融合。
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属国企、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走进”粤东粤西粤北。沿海经济带与珠三角各市的产业链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共建与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深入。例如,湛江与珠海、佛山、东莞、江门等地在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开展深度合作。
“双核+双副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
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框架基本建立,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广东将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发展放到全省推进珠西崛起、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中系统谋划,出台了《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三份《意见》明确了三市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并为珠海、汕头、湛江的发展带来多个“政策大礼包”。而随着三份《意见》的出台,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的深度协作也随之深化,“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速构建。
过去一年,汕头与深圳签署了包含5个领域21个重点合作事项的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在多领域实现协作发展。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和“深交所汕头基地”开始运作,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启动建设。深圳对口帮扶汕头4个县(区)的13个镇,依托深圳的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广州与湛江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两市将推进交通设施互联,共建合作发展平台,加强重点产业协作,深化科技和金融合作,促进社会事业共建,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在经济社会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目前,两市已签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人社、金融、港口等多领域的合作协议。
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在引领粤东、粤西地区协同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
民生保障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
过去一年,广东努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书写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前,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地市没有本科或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与珠三角存在差距。这一状况在2021年已有较大改变。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地市本科院校数量,有了从“0”到“1”的突破。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建成,改变了四市本科高校“零纪录”的局面,也实现了广东21地市本科高校全覆盖。
2021年秋季,四个校区已开始招生。本次建设的高校将创新办学的模式,采取结对子方式,在省里选择高水平大学,帮助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建院校,加快提升其办学质量和水平,助力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发展让群众“看病就在家门口”。重点建设的50家高水平医院实现了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此外,广东还启动5家高水平医院对口粤东粤西粤北5个地市跨区域联动帮扶,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质增效,截至2021年11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占比为23%,达到推荐标准的占比5%,建成社区医院51家。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