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高息产品难觅 银行花式揽储会消失吗?

每逢年末,银行揽储就是一个热点话题。但今年来业内普遍感受年末揽储氛围没那么高了,以往存款送猪肉、送大米、送香油的情况越来越少见。这其中都有哪些原因?面对形势变化,银行业该如何应对?

余额宝收益率跌破2%、多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靠档计息产品陆续“下架”……在今年各类存款产品直接或变相降息后,年末银行揽储大战也几近“熄火”。

调查发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浦发、华夏、广发、光大、兴业、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13家银行,从大额存单到银行理财,其收益率都没有明显“翘尾”。

高息产品难觅

“现在不像原来那样,您闭着眼买一个理财都是5%以上收益率,现在三年的大额存单,可以申请到3.95%,而且仅限新开卡的客户,这是目前最高的了。”浦发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

调查发现,不仅国有大行延续了前期的“佛系”,中小银行“踩点”揽储的热情也明显减弱。

受访银行普通定期存款多比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如民生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为2.13%。三年期定期存款可达到3.75%;招商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48%“半年前还有3.57%,现在反而下跌了0.09%。”该行一位理财经理称。且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定期存款产品有认购门槛,普遍在5万以上。

同样保本保息的大额存单方面,多家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3.85%至3.95%,但五年期大额存单几乎“匿迹”。

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更高,期限在3个月到1年甚至更长不等,利率整体在4%上下。如杭州银行一款117天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15%;华夏银行一款三个月期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为3.9%-4%。

“但理财都是不保本不保息,给客户说的利率也不再叫预期收益率,而是业绩比较基准,意思是往期产品大概率能达到的区间,不意味着最终利率一定会在这个区间。”有受访理财经理称。

监管加强或为减弱主因

来自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也显示银行揽储“翘尾效应”的减弱。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12月12日至12月18日的一周内,247家银行共发行了1532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增加5家,产品发行量减少21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9%,较上期减少0.03个百分点。

除了前期的存贷比考核红线删除、理财净值化管理转型等因素外,对于今年银行揽储大战进一步“熄火”,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表示,直接原因是在互联网存款产品、靠档计息产品等领域的监管加强,相当数量的银行主动揽储竞争行为受限。

“其次,在银行让利实体经济、降低贷款端成本的政策背景下,信贷的总体利率水平有所下调,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提高利率吸收存款的做法受到来自负债端和监管导向两个方面的压力。”陶金称。

陶金提到的靠档计息产品,是指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产品时,收益可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不过包括工农中建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已陆续“下架”了此类产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银行经营理念的日趋成熟,以及受今年货币政策环境影响,流动性相对宽裕,贷款端利率在持续下行,所以银行存款的价值,尤其是利率较高的定期存款的价值对银行的吸引力在下降。

曾刚表示,绝大多数银行,尤其是储蓄资金来源广泛稳定的银行,面临的并不是拉存款的问题,而是资金端的使用问题。

“好资产的规模、数量是有限的,在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如果还在不计成本地扩大存款规模,实际上不利于银行价值的创造,有可能还会降低银行的收益。”曾刚表示,从长远看,中国的平均利率水平还处于下行趋势,未来银行应更好地去统筹资产负债,根据资产的运用情况来选择增加存款的方式和规模。

资本市场分流存款将提速?

近日,证监会提出要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对此,陶金表示,目前竞争居民储蓄资源的除了商业银行,还有资本市场。随着家庭资产配置中的房产偏好逐渐弱化,房贷和存款也都会减少,居民手里的资金越来越与银行脱钩,而向理财和投资市场靠拢,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曾刚则认为,每当资本市场繁荣时,必会形成较强的储蓄分流,但该趋势能否持续,变成长期现象,与资本市场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曾刚称,如果这种分流成立的话,会对银行储蓄形成一定挑战,但不见得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因为银行也在转型,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制度化发展来弥补存款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转型参与到市场中,其中银行理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揽储将成历史还是会加剧分化?

在陶金看来,从当前的监管趋势看,未来银行业的储蓄业务将会继续分化,当价格被监管,银行之间的揽储竞争重新回归到原有模式中,大型银行仍然能够凭借多网点和多渠道获得更多的储蓄资源,中小银行则可能将面临更大压力。

陶金认为,在同一区域内,中小银行可以通过线下的存款营销手段积极拓客,并通过信贷等其他服务增加客户黏性,走出不同于传统揽储的新路子。

曾刚则表示,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稳定的储蓄存款还是银行作为间接融资机构、稳定发展业务重要的压舱石。所以银行对存款尤其是核心存款的需求长期存在。

“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以及其他类型金融工具的发展,对储蓄形成分流是一个必然趋势。”曾刚表示,所以不同类型的银行要根据自己的禀赋特征差异化发展,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效率,优化负债结构,有条件的银行应该把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契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5

推荐阅读

SHEIN变慢,快时尚“消亡”

· 2023-06-25 15:28:43

6月25日周末复盘选股教学

· 2023-06-25 14:45:1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