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高值医疗耗材企业申淇医疗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和济峰资本领投,老股东三正健康投资和杏泽资本继续跟投,点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现有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和市场推广;推进新项目的落地,譬如瓣膜类项目的研发、试验;同时,通过收购,去拓展公司在产品线上的深度和宽度。
《证券日报》记者就高值耗材细分赛道前景及申淇医疗吸引高瓴投资之处等问题联系采访,高瓴方面表示“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提供”。另有业内人士及医药行业分析师受访时表示,高值耗材细分赛道前景广阔,进口替代逻辑下看好创新药械产业链。
申淇医疗:国内药物球囊新星
公开资料显示,申淇医疗成立于2014年,注册于上海张江科技园,主要业务涉及血管介入、结构性心脏病、心衰管理等领域的介入器械产品研发创新。目前,公司主推的两款产品中,自主研发的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已于2019年12月获得NMPA审批上市,另一款左心耳封堵器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预计2021年年底上市。
作为一种新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无植入”治疗器械,药物球囊可能令人感到陌生。但“心脏支架”(疏通狭窄动脉血管的金属器械)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却十分常用。而药物球囊治疗实际上就是传统支架植入的革新。
据了解,传统的冠状动脉类心血管疾病治疗以支架手术为主,但也容易在术后出现支架栓塞、支架内再狭窄病变、预后效果不理想等风险。相比单纯通过球囊扩张植入支架,药物球囊可以将药物均匀地涂布在病变部位,而无需在体内永久植入金属,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抑制内膜增生和抗炎效果,对血管内皮舒缩功能的影响小,同时双抗疗程也更短。
数据显示,我国冠状动脉类心血管疾病2009年到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16.7%,支架植入治疗的方式占比近90%。冠脉支架用量虽大,但国产化程度高,国产替代率超70%,而在药物球囊方面,目前90%由进口器械把控。
国产率化低,意味着潜在的市场机遇。前不久,另一家介入球囊的初创公司鼎科医疗完成了由华创资本联合领投的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对于此次C轮融资成功,创始人戴志豪公开表示,过去5年仅仅是申淇医疗迈出的第一步,未来将紧紧围绕高值医疗器械耗材发展,研究和探索更多好的技术和产品。
高瓴资本:精准卡位细分赛道
高瓴资本落子背后,是医疗器械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短期来看,医疗器械板块中期业绩高增长,疫情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在国家大力推进医疗新基建背景下,医疗器械需求上升;长期来看,本土创新崛起,为医疗器械板块注入活力。
《证券日报》记者从上药集团一位从事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的业内人士处进一步了解到,疫情发生后,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已出现分化。
据其介绍,疫情初期低值耗材需求猛增,一些企业产能增长过快,目前已有过剩迹象;高值耗材方面,疫情初期受手术量减少影响增长放缓,但目前已有恢复。“高值耗材消耗平时不太会有波动,只会有每年很稳定的增幅。”该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医院每年都在发展,高值耗材这一块,国内发展的潜力很大。”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5300亿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当年进口额高达4900亿元。未来,进口替代将成为医疗器械领域重要投资逻辑。
事实上,高瓴资本对于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颇有一种按图索骥式的精准。
除了此次投资的申淇医疗,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高瓴资本投资的医疗器械领域公司至少还包括港股市场的启明医疗、微创医疗、沛嘉医疗、爱康医疗,A股市场的凯利泰、爱尔眼科,以及美股市场的隐适美、SmileDirect-Club,涵盖心血管、骨科、眼科、牙科等细分赛道。据公开数据,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占有率均不超过10%。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集采背景下,带量采购在加速进口取代,集采倒逼相关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持续看好创新药械及相关产业链。
关键词: 申淇医疗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