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6月14日讯(记者 余佳欣 曾乐)随着光伏领域以PERC为代表的的P型电池逐步接近转化率极限,以N型硅为基体的异质结(HJT)等高效电池工艺愈发受到市场青睐。
近日,安徽光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光势能)10.8GW异质结电池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开工,总投资75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总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3.6GW异质结(HJT)叠层电池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二期总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7.2GW异质结(HJT)叠层电池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
(相关资料图)
面对异质结浪潮加速袭来,其产业化进程如何?N型电池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新老玩家竞相发力,HJT产业化进程加速
今年以来,不少HJT领域“老玩家”正加速扩产步伐。
作为最早布局N型技术的企业之一,东方日升自2019年开始进行异质结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今年年初,该公司共募资50亿元,主要用于包括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和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
就在今年4月,东方日升宣布其4GW高效25.5%异质结0BB电池实现全线贯通,首批异质结伏羲电池已于金坛基地下线。
拟于2024年启动IPO的华晟新能源,同样正加速HJT扩产步伐。其中,今年6月6日,安徽合肥华晟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开工。据介绍,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异质结电池生产基地。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获悉,2023年,华晟新能源规划异质结(HJT)投产产能将达15GW、规划出货量超4GW。另据规划,到2025年,该公司将在宣城建成共计超20GW异质结全产业链产能。
与此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部分“新晋者”正尝试在HJT领域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其中,以罗博特科为例,该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南通打造异质结铜电镀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中心,作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异质结产业的发展已接近‘显著的量产性价比优势’状态。”
“今年一季度,是HJT电池和PERC电池单位利润打平的黄金交叉点。越往后看,HJT电池相比PERC电池的利润优势会越明显。”赵学文如是说。
赵学文预计,到今年年底,HJT与PERC电池的生产成本差距或将缩小至0.03元/W以内,“到组件侧完全打平,但HJT电池的效率可以高出1.7%,同等功率下的全生命周期发电量优势也有7%。因此,HJT电池可比PERC电池多卖0.2元/W。”
另据PVInfolink预测,今年年底我国HJT产能或达58GW,同比增长346%;组件出货或约13GW,同比增长333%。
▍持续推进异质结降本增效
近期,在今年SNEC展会上,异质结技术进展引发业界关注。其中,以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系列组件的最高功率741.456W为首,高出TOPCon组件最高功率约21W,高出PERC组件最高功率约61W;同时,隆基绿能在2022年11月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转换效率26.81%世界纪录概念产品2681正式亮相。
随着行业持续推进异质结降本增效,正逐渐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从降本增效路径来看,开源证券任浪团队认为,目前HJT的经济性可通过两方面提升:一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硅片、非硅材料成本;二是进一步提高组件效率以获得销售溢价。
由于硅片、银浆是异质结HJT电池组件生产成本中的两大主要部分,这也成为企业降本的关键所在。
其中,在浆料端,通威股份在SNEC期间发布无银化HJT组件730W+THC,其用产品直接证明,HJT电池可以无银,这将极大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随着硅片减薄进度加速,HJT对硅片质量要求低的优势逐步显现。自今年以来,行业开始逐步导入110μm半片(比TOPcon薄20%)。
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近期目标是希望硅片厚度做到110μm或以下,银耗量小于12mg,综合成本低于TOPCon、接近于PERC。
在赵学文看来,30%以上效率的技术方向,最有可能量产的是“HJT+钙钛矿”叠层,这也成为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大约在2027年前后,‘HJT+钙钛矿’叠层技术或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赵学文进一步解释道:”我其实不太喜欢称之为叠层,而是多结。我们和很多钙钛矿企业沟通下来,认为钙钛矿技术未来一定会‘借鸡生蛋’,晶硅叠加钙钛矿则顺应这一趋势。”
从行业进展来看,近日,沙特KAUST光伏实验室(KPV-Lab)宣布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认证效率达到33.7%,“HJT+钙钛矿”叠层技术备受关注。
在隆基绿能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该公司创始人李振国认为,“双结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电池技术要攀登的新台阶。”
“中期看,随着单结逐步成熟,晶硅/钙钛矿叠层凭借晶硅现有基础,有望率先实现量产,受益结构及工艺优势,HJT/晶硅叠层或将成为主流。”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HJT领域尚存一定待解难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HJT经济性持平Topcon/PERC时,即可实现大规模量产。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HJT领域尚存一定待解难题。
在华晟新能源董事长技术助理周肃看来,HJT异质结电池的未来需要在制备流程、电池片结构、设备研发等方面持续进行创新。
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认为,“目前HJT相关技术路径仍需要时间验证,如:设备稳定性需要客户端、市场的时间去验证。”
广发证券研究预计,铜电镀技术成熟仍然需要1-3年时间,而银包铜作为一项新技术,从实验走向量产、再大规模量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增加下游客户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当前,随着新老玩家扩产加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作为HJT的新玩家,需要在老玩家未大举进攻之前找到自己的战略和不可替代性,后期来看,竞争点还在于终端市场。”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表示。
近期,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引发市场关注与担忧。对此,赵学文表示,“多数人看到的是‘危机’,而我们看到的是‘机遇’。“
在赵学文看来,“过剩问题是结构性的,旧的产能被新的产能替代来扩充市场,并且随着HJT的成本下降,其产业化应用将扩大至全场景,优秀产能仍有空间。“
“PERC的生命力并没有想象中弱,其在成本上仍具有优势,新的技术未突破下,无论是对于TOPCon还是HJT都将产生威胁,谁受到的冲击大取决于降本以及整个功率提升幅度。”赵学文如是说。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