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5日讯(记者 敖瑾),“以前港股IPO亏了还算正常,现在A股IPO都已经亏了不少案例。被投项目上市了,以前大家会在微信群里互相祝贺一下,现在都是流泪发红包。”一家头部投资机构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其所在机构今年以来已有多个被投项目亏钱上市,形势难言乐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项目的投资成本比上市后的市值还高出个十来亿,再加上两三年的时间成本,每年内部还要算上一定比例的资金成本,这里又扣掉了十几个点,弄的都是亏本做项目。”该投资人表示。
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一级市场资产信息渐趋透明,热门项目受到争抢估值持续高企;二级市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不再对想象空间有限的公司给出高估值。面对这样的一二级市场现状,PE/VC对项目上市不再雀跃。
“最近IPO很容易亏钱”
“近期上的几个新股公司,我们都是亏钱,最近被投项目IPO很容易亏钱。”上述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之前我们的投资收益基本上每年都是增加,但今年不知道会不会是负增长,毕竟当前二级市场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
其进一步表示,医药赛道很多还在成长期的项目,估值就已经与二级市场倒挂。“有同行甚至遇到,在立项时投委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到二级市场买股票’。Pre-IPO轮很多机构近段时间都不敢投了,亏钱概率太大。”
“流血上市”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商汤科技。截至目前,二级市场对于商汤的估值只有747亿港元(约合642亿元),与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130亿美元(约945亿元)相比,缩减约300亿元。
从持股成本上看,商汤科技目前已经亏到了C轮。数据显示,C-prime系列持股成本为0.32美元,即2.51港元。而截至今日收盘,商汤科技的股价已经跌至2.23港元/股。
“商汤科技目前的日成交量就是1亿港元左右,而IPO前它的融资总额达到400多亿元,由此可见,PE/VC股东要多久才能完成退出,这两年应该都很难了。”交易数据显示,截至今日收盘,商汤科技的成交量仅为4607万港元。该投资人进一步表示,因为商汤科技上市后表现太多不理想,很多投过商汤科技的机构,都希望淡化自身对这一项目的参与,避免过多谈起。
项目亏钱,伤及的不仅是PE/VC以及它们的LP,被跟投与项目绑定的投资经理,也承担了损失。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行业中,除了跟投本身的盈亏比例,在一些PE/VC,投资经理还可能面临亏损带来的惩戒性罚款,“一个项目亏了,牵头的投资经理可能要面临数十万的罚款”。
“今年应该大家都感到了压力,退出不了,赚不到钱,DPI只有零点几,之前还没到要交卷的时候,PE/VC抢到热门项目份额,然后公关宣传一下做下一轮融资,市场上还有LP会买账。现在不行了,项目上市,投资经理会‘流泪’发红包庆祝,所以上市了却没赚到钱,才会引起业内大面积的共鸣。”该投资人表示。
行业源动力仍是科技创新
从去年末开始,新股破发的情况开始逐渐增多,创投通数据显示,年内有47只个股上市首日破发。其中,科创板成为出现上市首日破发的“重灾区”,破发新股中有29只均来自于科创板,占比约为61.7%。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破发新股中,发行市值低于100亿的项目占比达70%,也是“估值倒挂”的集中区间。从行业的角度划分,“估值倒挂”主要集中在设备、公共基础建设、化工、建筑装饰等民生行业,这部分行业的特征具备增长缓慢、行业传统、技术壁垒不强、竞争处于红海的问题。
但到了今年,医药行业也成为了一二级市场估值严重倒挂的“重灾区”。针对这一现象,上述投资人分析,或与此前头部机构的打法相关。
“之前,有头部机构以高估值把赛道上的项目全部覆盖过去,看后面哪个项目能最终跑出来,机构当时会觉得反正拿的时间够长,最终就能赚到钱。但这个逻辑到今天已经失效了,制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也很严重,预期市场规模直接缩水到原来的10%,估值自然而然也就下来了。”
尽管二级市场已不再接受高估值,但一级市场的头部热门项目估值仍然高企。该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一些“专精特新”项目,在获得政策等各方的肯定和支持后,往往预期变高,“专利创新项目通常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很专业,但是市场空间往往不大,可能就10-20亿元的区间,但它们当中不少成长期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十几亿元”。
而因为涉及到前些轮次股东反稀释等因素的影响,这类项目估值一旦推高,往往很难向下降。“很多项目还在撑着,通过裁员等方式压缩成本,希望等到市场好一点再继续融资。”
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一级市场资产信息渐趋透明,热门项目受到争抢估值持续高企;二级市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不再对想象空间有限的公司给出高估值。
面对现阶段的市场,上述投资人士表示,创投行业的源动力仍应该是科技根本性的创新。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