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升级事关全局,降损提效马不停蹄,多技术并行或将开启
(资料图)
1)技术迭代频繁是光伏全产业链的突出特点,究其根本动力都在于降低度电成本,提升这种能源形式的经济性和竞争力,电池转换效率则可发挥全局性的关键作用,也是未来进一步降本的关键,随终端发电系统场景的多元化发展和成熟存量产业配套的日渐庞大,多种技术并行或成未来趋势。
2)从光伏发电的原理来看,对于主流的晶硅电池,衬底硅片的特性是效率与成本的一项核心决定因素,P/N导电型则是硅片最基本的特性,当前来看,无论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P型硅片还是快速发展的N型硅片,在与各类电池技术搭配时尚且各有千秋。
3)更深入地探寻如何提升电池转换效率,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决定了理论上限,而实际情况下诸多因素导致了能量损失,最终就表现为效率的降低,因此各种提效手段的本质都在于减少光电转换过程中的电学或光学损失,电池技术仍在明确的核心方向上不断发展。
N型向左:TOPCon重兵先至,HJT如箭待弦
1)N型TOPCon电池为钝化接触技术的新兴代表,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转换效率,还具备与现有技术产线较高兼容性的突出优势,因此产业内的新老企业都在大力投入积极研发,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2)今年以来,一体化组件龙头陆续开启10GW级别的N型TOPCon产能建设,领先的新兴企业同样快步跟进,标志着N型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来临,这也与组件端和系统端逐渐表现出的经济性竞争力密不可分,未来随规模产能的扩张、生产工艺的成熟、项目发电表现不断实证、以及核心技术难点的进一步突破,新产能及存量改造放量还有望提速。
3)HJT电池基于异质结特性,结合薄膜电池优势,为历史悠久的钝化接触技术,理论转换效率同样接近晶硅电池极限,发电量增益更为突出,长期以来主要受制于成本问题,但降本方向多元路线清晰,一旦突破则有望带来颠覆式产业升级,吸引了大量新兴企业大力投入,业内龙头同样重点关注,目前已有企业在GW级量产阶段加速推进,市场弹性空间可期。
P型向右:结构创新或开启新升级方向,背接触电池有望异军突起
结构上的创新为电池技术带来进一步升级空间,也可能成为P型技术发展的下一个关键方向,以IBC电池为代表的背接触电池体现出可观潜力:
1)IBC电池完全移除正面栅线,最大化光照利用,单面发电能力极为突出,背面设计灵活,可达到更高组件封装密度,但复杂的生产工艺也推高了成本;
2)当前全球分布式光伏发展蓬勃,场景条件限制和个性化趋势明显,背接触电池特点则与之高度契合,结合国内外龙头公司引领突破,有望从小众走向大众;
3)背接触结构拓展性强,可与钝化接触技术结合运用,将转换效率提升至新水平,为电池技术升级提供进一步创新思路。
投资建议
主流PERC电池的效率瓶颈已越发明显,以TOPCon、BC为代表的新一代规模化量产技术也在年内展现出良好势头,预期将带来转换效率的又一次跨越,在经济性持续增强下产业化有望加速实现。我们认为电池技术的顺利升级有望加速光伏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进一步打开产业整体的成长空间,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同时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主要进程中,能取得相对领先地位的电池和组件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新产品带来的超额溢价红利,也将在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在此轮产业变革中受益,可关注几类企业:
1)前期大力研发突破、掌握新技术制高点的龙头先行者,重点关注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爱旭股份;
2)技术积淀深厚、紧跟技术进展、综合实力强劲的头部紧随者,重点关注晶澳科技、通威股份、东方日升;
3)重点押注技术变革、取得核心成果、逐步崭露头角的新兴电池组件企业,包括中来股份、钧达股份、聆达股份、金刚玻璃、爱康科技、海泰新能等;
4)产业链中与新电池技术密切相关的上下游环节及设备辅材类企业,包括TCL中环、连城数控、苏州固锝、帝科股份等。
风险提示
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景气度变化、供应链瓶颈、国内外相关政策影响、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等。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