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发行特别国债,这让资本市场喜忧参半。乐观派认为,特别国债相当于定向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悲观派认为,发行特别国债可能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
我们先不下结论,来看看此次特别国债与以往有何不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银行业坏账率上升,为此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家银行的资本金;第二次是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央行外汇占款迅速上升,为了吸收过多的货币流动性,同时提高我国外汇资产的经营效率,财政部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而今年的特别国债则与上两次都有不同,更多的是应对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用途:促进就业刺激消费、针对疫情影响大的行业进行补贴、针对疫情重灾区的经济复苏建设、扩大医疗卫生等公共消费投入等。
由此可见,此次特别国债是直接针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随时查缺补漏,目的就是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所以,从乐观的角度看,特别国债相当于一次有针对性的经济刺激计划,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局部的,不像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那么广泛,比如疫情严重冲击了航空旅游等传统消费行业,但对高科技、工业制造业的影响并不大,还刺激了医药医疗和线上消费的爆发。因此,我们没有采取大规模的无限量刺激,原因在于,海外很多国家的服务业和消费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撑,而这两大行业在疫情中受影响最大,资本市场也是高位回调,需要“下猛药”,而我们更需要的是“精准滴灌”。
这就到第二个问题上来了,特别国债的发行会不会让市场流动性受到影响?市场有这个担忧也很正常,此次特别国债的规模可能会达到1至2万亿,这是需要真金白银的,而目前整个资本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降准降息?因为一味普降其实效果并不好。降息的掣肘是什么?是担忧放水到房地产市场,是担忧冲击汇率,是担忧CPI的剪刀差;降准的担忧是什么?是降准以后钱还是在银行体系里,融资效率太差。有一种可能,利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相当于定向降准把释放的流动性变成特别国债,中央直投,这既避免了单纯降准的效率问题,也避免了地方债务的扩容,还避免了市场对特别国债抽血的担忧。当然,由于由国家信用的背书,特别国债也可能拿出一小部分对社会公众发售。在目前整个投资品比较匮乏,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拥有“金边债券”之称的国债还是有较大的吸引力。
最后谈一下为什么此次特别国债的消息出台后,为什么资本市场没有表现。要知道,前两次发行特别国债A股都迎来了大涨,1998年受发行特别国债刺激,第二天大涨5.1%,2007年也一样,第二天大涨2.9%,而本周一A股还下跌了0.9%。可以看到,目前A股面临的外围环境与前两次完全不同,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扩散,全球资本市场都在剧烈震荡,在这种情况下A股要想走出独立行情非常困难。不过,我们还是要对未来有信心,中国维持经济增长的工具箱还有很多工具,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后发制人未必没有胜算。
责任编辑: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