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已成经济关键词。在这两年中,几乎每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会提到减税降费。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8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今年全年计划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堪称史上最大规模。从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也能看出国家在减税方面的力度。
资料来源:wind
现在2019年已过半,但很多朋友都在疑惑,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减税降费的实质利好?为什么减税降费后消费还在继续下行?
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政策,早在今年1月初就已经公布,政策实施期限暂定三年,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而更大规模的减税,来自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主体税种,是附加在日常各类消费上的间接税,比如电子产品、方便面等实物商品多适用16%这档税率,货运、建筑安装等服务适用10%这档税率,旅游、咨询、金融等服务业多适用6%这档税率。单从企业方面来说,按照2018年的销售,很容易就可以测算出减税降费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但由于增量留抵税是今年4月1日才开始实施,而从今年7月1日起,才开始将6%和4%两档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因此,实际的企业财务体验目前还仅停留在测算和部分体验上,最大的效果体验应该是在2019年的年报上。
此外,多重因素导致全球需求放缓,企业预期略有悲观,加之关税上涨因素,可能会部分抵消实际减税效果。
减税降费对消费的影响,也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
其一,尽管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但消费者实际体验到的价格变化取决于企业的定价行为,在销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减税降费无疑会提高企业的利润,但企业可以选择不降低终端产品价格来增加利润,也可以选择降低价格来提升销量,只有在选择后者定价策略后,消费者才能感受到减税降费的直接红利,但若选择价格不变的策略,那么企业的员工可能会在后期享受到利润增加导致的收入增长等红利。因此,减税降费的直接感受可能在消费端并不是那么明显。
其二,减税降费无法及时增加居民收入。对于普通企业来说,短期利润的增长并不能直接传导到员工薪酬水平的提升上,通常来说,若2019年利润超预期增长,那么2019年年底或者2020年年中的奖金包才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工资的增幅并无固定的规则,员工的收入增减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企业若有投资、研发等需求,也会影响员工的收入变化。另外,从总量来看,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38万亿元左右,按照8%的增速测算,201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是41万亿元,而2019年的减税规模是2万亿元,假设即便有50%的规模用于消费,也不会对消费增速产生显著的影响。消费的提升主要还是要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因此,减税减费对消费的促进也不会立竿见影。
从宏观层面来看,减税降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企业的活力,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活力和效率。我们从政府表态可以看出,减税是长期的、持续的、精准的,而不是短期一段时间的刺激政策。这样做,一是可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市场的预期;二是能够切实持续地保证企业得到政策红利,从而更专注于专业化创新;三是延长企业的生存期,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的生命周期短,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很多中国的中小企业在经历短暂的发展期后,普遍陷入创新中断的困境,而创新是需要时间和不断投入,华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才做出现在的成就。减税降费无疑会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创新保驾护航。
展望后期,尽管我们认为减税降费对经济的刺激不会立竿见影,但由于多项细则实施是在5月1日以后,因此,预计后半年,减税降费的效果将会比前半年有所提速,如从7月1日起, 不动产登记费、专利申请费、护照收费、商标注册收费、车位登记费将有较大降幅,居民的实际体验也会更加明显。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