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经济前景走弱令多国降息 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较大

全球经济持续放缓,多家央行透出宽松信号。从年初至今,降息逐渐由发展中国家蔓延至发达国家。各国都希望通过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以提振信心,改善市场预期。美联储6月20日会议继续按兵不动,符合预期,虽然其货币政策基调比以前偏向鸽派,但不确定性增加。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是在为短期降息做准备。美联储对未来启动宽松敞开了大门,其货币政策相机而动的灵活性将继续利多资产价格,但降息预期的过度提前恐将有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信力,增加未来市场对应对经济下行刺激政策的不信任。未来如果美联储引领全球主要央行步入新一轮宽松周期,将有助于缓解新兴市场国家因外部流动性收紧而面临的资金流出压力。

经济前景走弱令多国降息

2019年以来,多国开始降息。各国降息的原因多是通胀放缓和未来经济走弱,IMF半年内三次下调经济增速预期,4月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3.3%。世界银行6月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2.6%。

2月,印度央行下调回购利率,紧随其后的是埃及实施降息。5月,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俄罗斯相继开启各自多年来的首次降息。6月,澳大利亚开始降息。6月20日,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2.25%—2.50%不变。但鲍威尔反复表示,“企业对贸易摩擦越来越紧张,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恶化。”美国卡托研究所乔治·赛尔金表示,“我担心美联储已将7月降息的预期提高到即将到来时难以避免的程度,即使条件并没有真正要求它。”国内有机构分析,6月议息会议比以前更鸽派,但相比市场预期则是中性。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根据FedWatch,市场预期美联储全年的降息概率达到98.1%,而5月初降息概率仅61.4%。

5月初,美国期货市场预期年末之前降息的概率不到50%。截至6月9日,美国期货市场预计7月降息的概率高达85.2%,预计到年底之前将有3次降息。有市场分析认为,市场或许对美联储未来的降息次数过于乐观。美国大概率在下半年进入降息周期,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美联储有4次议息会议,目前美国经济数据转弱,但尚未全面恶化,因而降息1至2次的可能性较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货币政策态度的摇摆不定增加了市场预期的波动。美联储选择年末降息的概率显著增大,这在短期将利好风险资产,但将有碍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信任程度,并在中期显著加大金融风险。应对当前更多由于贸易摩擦带来的制造业放缓等问题,降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贸易摩擦的阴影不消除,再多的量化宽松也很难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市场憧憬美国降息。美国上一轮加息周期的顶点在2007年,利率峰值水平高达5.25%;再上一轮加息周期的顶点在2000年,利率峰值水平高达6.5%。当前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仅为2.25%—2.5%,这意味着如果美联储从当前的利率水平开始降息,其降息空间还不到过去两次降息周期的一半。

张瑜表示,美联储由停止加息转为降息的平均间隔约4.75个月,货币政策的转向周期往往较快。目前,距离美联储上一次加息已过了6个月。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降息的时间窗口的确处于随时可打开的状态,二季度美国经济数据的回落幅度至关重要。加息更在意金融市场的接受度,一般会进行措辞指引和较长时间的预期引导。但降息不同,历史上在经济形势陡变之下,降息需要更快地落地以期给予经济与市场更为直接的信心。当下,贸易摩擦频繁且有跨议题扩围的迹象,对于经济的冲击逐渐显现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存在一定的陡变窗口。

从基本面来看,美国经济并不支持美联储的降息动机,但鲍威尔称,“将尽一切努力使经济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蓬勃发展。”6月20日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不清楚贸易紧张局势是否会产生深远影响”。机构分析,短期态度扭转迅速,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锚”不仅有物价,也更多开始考虑对政治与经济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的权衡。因此,对于美联储实际需要降息的行为保持谨慎。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或难避免

全球贸易减速和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削弱了企业生产和投资扩张的动力,可能进一步破坏原有的产业链。5月,全球制造业PMI回落至49.8,跌破荣枯线,是2012年12月来的首次,预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或难避免。

姜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各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即便尚未降息,未来或都将易松难紧。欧央行6月维持三大利率不变,虽然短期经济数据不差,但经济增长依然存在趋于下行的风险,认为QE方面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日本央行4月维持利率不变,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宽松。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降息预期升温。美联储2018年货币政策收紧导致宽松环境不再,财政刺激力度不及之前,近期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升温,也一定程度产生拖累。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美联储认为有更充分的理由实施宽松,主要源于通胀较为低迷,全球经济增长以及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在上升。最早美联储降息可能在7月,7月议息大概率提前结束缩表计划。

中航证券的研报显示,近期贸易摩擦升级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全球风险偏好下行,叠加5月美国制造业等数据指标走弱,令市场避险情绪加剧。近期市场对美联储今年降息预期迅速升温,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今年内降息2次概率超80%。未来,如美联储引领全球主要央行步入新一轮宽松周期,将有助于缓解新兴市场国家因外部流动性收紧而面临的资金流出压力,拓展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对中国央行来说,近期中美利差的再度走阔提升了国内降息的政策空间。

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较大

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和欧元区均已把量化宽松政策用到了极限。日本一直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虽然在2018年退出量化宽松,但之后一直在实施TL?TRO,其实也是非常规性货币政策。

姜超表示,虽然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但在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和欧元区的经济一直复苏乏力。“与美国相比,日本和欧元区的最大制约在于财政政策。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与美国政府大幅举债密切相关;日欧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表现不如美国,核心在于日欧的财政刺激远不如美国。”

据BIS数据,美国政府债务/GDP在2008年时仅为61%,而到2018年末上升至99%,升幅达到GDP的38%。而同期美国名义GDP的累计升幅为40%。日本和欧元区在过去政府举债过度。日本政府债务率在2013年超过200%,而同期欧元区政府债务率超过100%。随后几年,日欧开始严控政府债务规模。

姜超认为,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我国的空间要远远大于美日欧。按照BIS数据,2018年末中国经济的总债务率为254%,已略高于美国的250%。但中国真正高的是企业部门债务率,2018年高达151.6%,加上居民负债率的52.6%,私人部门债务率高达204.2%。根据现代货币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优势在于政府债务率较低,2018年年末仅为50%,跟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今年我国将实施《政府投资条例》,约束地方政府的违规举债。伴随2万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实施,这是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企稳和企业盈利改善的主要原因,财政政策已走向正确的方向。未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有巨大的空间,财政可以继续适度举债,保持现有的大规模减税力度,来帮助居民和企业减负。

从货币政策来看,中国一季度银行贷款利率平均为5.69%,相比较之下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姜超看来,利率比较高,意味着在货币政策上拥有相对更大的空间。借鉴日本量化宽松的失败经验和中国过去货币超发的教训,相信本轮货币政策会更加稳健。既然财政减税降费仍有空间,就没有必要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靠货币放水刺激经济是短期行为,而靠财政减税让利提高效率是长期行为。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5

推荐阅读

SHEIN变慢,快时尚“消亡”

· 2023-06-25 15:28:43

6月25日周末复盘选股教学

· 2023-06-25 14:45:1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