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招商引资的赛道上,地方政府应当做好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发展高质量的中国经济,离不开商业资本的助力。在招商引资的赛道上,地方政府应当做好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自身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呢?曾有人说:“必须要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发扬‘拼、盯、抢’的精神,如饥似渴抓招商,如狼似虎抢项目,软磨硬泡促签约。”

诸如“如饥似渴”“如狼似虎”“软磨硬泡”这些词,听来总是透出一股生猛的气息,似乎与印象中“文质彬彬”的招商引资行为不搭界。然而,招商引资的对象本就是“逐利而来”的商业资本。仅靠推杯换盏怎么可能大规模吸引到优良的企业?地方政府如果不把话“说透”,不使出“狮子搏兔”的全力,怎能让资本方看到地方发展经济的诚意并产生稳定的政策预期?

不过,漂亮话好说,漂亮的行为难做。除了端正态度,地方政府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发力。

“新官要理旧账”——提供稳定的政策,提升政策的可预期性。地方项目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且时间长度往往随项目的重要程度成正比上升。许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投资项目,前期基建便要耗费数年时光,持续运营较长时间后才能产生收益。其间可能会经历当地政府新旧班子的更替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接等情况,可能会发生“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所以,“新官理旧账”是给外来投资者的一颗“定心丸”。

“最好只跑一次”——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招商引资不是“一次性交易”,不能满足于和投资企业签订了合同便了事。企业和资本进来了,相关服务也要跟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的职能角色,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政府不要“越位”指导企业的运营,而要切实履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作出的承诺。面对企业遇到的反响强烈的共性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据自由裁量权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手心手背都是肉”——为外地和本地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舞台。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避免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认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为了在短时间内引进知名度高、产业影响力强的外来企业,给予其超常规的优惠政策。这种做法会为投资企业营造出非市场化的竞争优势,不利于本地同类型企业的成长。另一种则是搞“亲疏有别”,始终认为外来企业是“赚钱为主、建设次之”。动辄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名,强行向外来企业摊派过多的社会负担。以上两种做法皆不可取。除了在招商过程中允诺的“个性化”的优惠政策外,还要确保外地和本地企业生长在同一制度框架内,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种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对地方政府而言,做好招商引资,必须注重精准发力,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商”和“资”主动流入,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5

推荐阅读

SHEIN变慢,快时尚“消亡”

· 2023-06-25 15:28:43

6月25日周末复盘选股教学

· 2023-06-25 14:45:1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a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财经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