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外,几名年轻的医生凑在一起,盯着大屏幕里的同步直播画面;手术室内,主刀医生坐在一台崭新机器的控制台上,助理医生、护士在手术台旁辅助操作。
眼前这台机器拥有一个文艺的名字——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机器人(下称“达芬奇机器人”)。有人说它是“医生眼睛和手的延伸”。在医生的操作下,机器人的器械通过直径8毫米的“钥匙孔”,进入病人体内。
在这场肺癌根治术中,医生要做的是将肺叶切除,并把病变的淋巴结清扫干净。机器人3D内镜监视系统的视野放大功能,使患者体内组织、血管变得异常清晰。
这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下称“广东医附院”)开展的第三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今年2月20日,广东医附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临床手术中心挂牌启用,使湛江成为省内除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以外的第五个装机并启用达芬奇机器人的城市。对湛江乃至粤西地区外科手术技术而言,这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
智多星
全省仅20台 准入门槛高
据称,达芬奇机器人名字的由来,与达·芬奇500多年前设计的仿人型机械有关。1999年,达芬奇机器人正式诞生。2006年,全国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9年后,广东省首台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家。
作为粤西地区龙头医院,广东医附院盼达芬奇机器人久已。2019年,医院向广东省卫健委申请配置许可证。历经第一年的铩羽而归后,第二年水到渠成,医院成功申请到许可证。
要取得达芬奇机器人的准入资格并不容易,需要医院具备一定的医疗实力。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黄健介绍,达芬奇机器人在全国有260台,广东省仅有20台。在广东医附院党委书记李明意看来,达芬奇机器人的落户意味着医院在精准化治疗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关键一步。
达芬奇机器人又称内窥镜器械控制系统,包括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三个部分。此次,广东医附院引进的是“达芬奇Xi”,这是目前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比起上一代机器人,灵活度、精准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简单而言,在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时,3D内镜监视系统能将手术视野放大10倍以上,把患者体腔三维立体高清影像传送给控制台上的主刀医生,机器人的4根机械臂听从主刀医生操控,既可灵活操作,又能滤除颤动,即便在狭小空间也能精准操作,突破人手的局限性。
邹伟佳是来自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临床应用工程师,负责广东医附院达芬奇机器人的试驾、技术培训、带教等工作。“要想使用达芬奇机器人,需要先进行统一培训,培训按照主刀医生、助理医生和护士进行分类,去年第一批6名医护人员已经完成培训,接下来还会带领其他科室继续开展培训。”邹伟佳说道。
作为第一批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广东医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叶木石至今已有17年外科手术经验。叶木石表示:“达芬奇是一个手术系统,操作的医生要具备开放手术经验和腹腔镜手术经验,只有技术达到认可、水平稳妥才能拥有准入证。”
全能王
远程操控 人机配合
“脚踏部分有6个按键,左侧的2个按键,一个是‘离合’,一个是成像系统;右侧有4个,黄色和蓝色代表着电切和电凝。”2月23日,达芬奇机器人在广东医附院第三次投入使用。手术开始前,广东医附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何湛指着眼前的控制台,眉飞色舞地向同事介绍。
这场手术,主刀医生是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的教授周海榆,广东医附院胸外科副主任梁柱、胸外科副主任陈捷及何湛共同参与。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将机械臂的触觉反馈转化为视觉反馈,再将视觉反馈转化成医生的潜意识“触觉回馈”,形成手术操作闭环。“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迅速学会转换角色,更须温柔对待每一处组织、每一根血管。”周海榆说道。
连接电源、给机械臂套上消毒袋、定好开孔位置、依次接上手术器械,当天9时52分,手术开始。
周海榆坐上控制台,眼睛盯着主控台目镜,手指套在操作杆上,双脚时而轻踩。移动、切割、止血……他进入了一个手术微创操作世界。而通过成像系统,他的一举一动又被展现在屏幕上,一旁的医护人员不时根据他的指令协助操作。
“上蓝钉,何医生切割缝合器进来。不急,慢慢来。”
“麻醉师,轻轻鼓一下肺。”
尽管正在做手术,周海榆却显得很从容,边操作边介绍自己每一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他说,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时,自由度高、灵活,压力相对较小,还可以结合带教。
周海榆用机器人做手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习惯将器械用到极简,这次仅用了一把Cadiere抓钳和马里兰双极钳:“使用机器人做手术,每个医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争取把达芬奇的器械用到最简单,做手术期间不用换钳,可以节约更多时间。”
1个小时后,手术基本完成。在整个过程中,主刀医生不需要走动,而是全程坐着,依靠机器人完成左上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的系统清扫。
“高度放大的3D手术视野几乎无任何死角,能更加清晰地暴露肺门以及纵隔各区域的淋巴结及其组织。”陈捷介绍,“这极大地减少了淋巴结残留的发生率,在清扫淋巴结时比传统胸腔镜更为方便安全。”
多面手
降低风险 精准医疗
今年63岁的利先生患有前列腺疾病,他早就听说过达芬奇机器人。在与医生进行沟通后,他很快就确定要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也因此成为广东医附院第二位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病人。
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泌尿、普通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手术,其中全国范围内应用最多的是前列腺根治术,在美国,应用机器人做这一手术的比例达到90%。据叶木石介绍,这是由于盆腔空间小,前列腺位于盆腔最低位置,使用机器人操作更精细,患者手术后恢复较快。
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达芬奇机器人都意味着更精准、更安全。
半个月前,叶木石为一位肿瘤复发的病人动手术,那场手术从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6时半,中途只有15分钟吃饭时间。长时间的手术,容易使医生感到疲劳,也存在手术安全的问题。叶木石说,这更凸显了使用机器人的好处——以前医生站着做手术,现在可以坐着,无需太担心体力消耗的问题,更能兼顾手术安全。
达芬奇机器人拥有记忆功能,系统会记录每一次手术,进行备案,系统也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出现危急情况会将整个机械臂系统锁住。
“外科手术同样有风险。”叶木石说,“随着科技发展,医学越来越精细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并发症,减少病人伤害,有利于恢复。”
当然,达芬奇机器人也并非完美——医生在手术过程需要全程依赖目镜,眼睛容易疲劳;每根器械只能使用10次,这也部分导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费用昂贵,且该费用尚未列入医保目录……不过,目前国内机器人已经投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降低相关费用。
“医疗的目的是生命至上。以前没有腹腔镜的时候,开放手术是基本的方法;后来有了腹腔镜,患者都想要做微创手术;现在有了机器人,相信也会得到患者的接受,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叶木石说。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