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5日,天玛智控正式上市交易,首日股价涨逾9%,总市值超140亿元。这是继友车科技之后,年内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实现IPO上市。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自2019年12月份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启动以来,A股市场上已有23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实现IPO上市,累计募资逾470亿元。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年末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88%,其中3家涨超200%。自上市至今,23家公司股价平均上涨约50%。
得益于股价攀升,超四成子公司市值已达母公司的50%以上,其中2家市值超过母公司。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6月6日收盘,23家子公司中,锐捷网络、瑞泰新材、凯盛新材、铖昌科技、厦钨新能等10家的市值已达到母公司市值的50%以上。其中,锐捷网络、瑞泰新材的市值分别是母公司的2.55倍、1.23倍。
联储证券并购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来说,能够实现“A拆A”的都是行业龙头上市企业,拆分上市后,能为子公司带来融资便利、价值重新发现等好处。
谈及分拆子公司市值攀升,甚至超过母公司的现象,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一般是处在高速成长期的高新科技企业,分拆上市之后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直接定价和充分认可;其二,子公司经营管理和激励措施更加灵活,分拆上市之后更容易激发管理层及员工积极性,实现价值最大化;其三,子公司分拆上市之后,融资能力增强,经营规模、研发能力、盈利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据记者统计,上述市值已达到母公司50%以上的10家子公司,上市时间并不长,均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具有研发费用增长率高、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高、研发人员占比高的特征。从行业分布看,4家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家来自新材料产业、2家来自生物产业、1家来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再从研发情况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10家子公司平均研发费用同比增速近19%,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15%。2022年10家公司平均研发人员占比约30%。
部分投资者担心,核心优质资产被分拆出去会导致母公司“空心化”,使股东利益受损。对此,董忠云表示,无需过分担忧。
他说,第一,去年1月份发布的《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明确了不得分拆子公司上市的一系列情形,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将核心主营业务分拆上市。从当前案例来看,分拆的主要目的是聚焦主业,实现母公司高质量发展。第二,分拆并不是剥离资产,当前分拆上市的主要模式为控股型分拆,且大多是母公司直接控股。分拆上市之后,虽然因持股比例稀释,短期内母公司利润存在下滑风险,但长远来看,子公司融资能力、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有望大幅提升,从而带动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改善。第三,分拆上市之后,母公司和子公司在战略规划、业务支持、融资安排上可以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双方共同稳健发展。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建议,监管部门需进一步规范分拆上市行为,加大对母公司“空心化”风险的监管,并加强对分拆上市企业的持续监管。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6